知識淬煉:懶人包實作工作坊心得 吳庭蕙醫師

        資訊浩瀚的時代裡,我們埋沒在大量的資訊中。而人的專注力有限,是故懶人包應運而生。而這堂懶人包實做工作坊,可以說是「如何做懶人包的懶人包」。

        「簡潔、易懂、有用」可以總結懶人包的原則。不夠簡潔無法吸引讀者目光;不夠易懂將會阻隔非專業的讀者;不夠有用則失去製作懶人包傳播資訊的初衷。因此,整個課程以此為中心出發,先以建立架構為重要基底,也就是戰略設定,再來才是視覺上的修改調整。即所謂「不要以戰術上的勤奮,掩蓋戰略上的不足」。

        「知己、知彼」則是盤點個人資源及目標族群的各種需求。在這個階段裡反思自己所具備的潛在能力與資源,更清楚專業能力是基礎根本,以此出發才能創造更多機會與資源。而目標族群的需求往往需要進一步分析背後的最終想法,進而滿足期待,進一步擔任「專業的朋友」。

        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十大社群目標,平時分享懶人包時,其實隱含著許多不同的面相,以往只會聯想到其中數項,如今則會多加思考是否能增加其他可能性,也希望能多方了解,除了專業分享外,也能嘗試時事統整以及個人抒發的題材,進一步拓展領域,也希望能與讀者增加連結感。

        利用SCAN法則製造架構起伏,就像是加上調味料讓懶人包變美味,更容易讓目標族群吸收理解,可謂畫龍點睛之效。

       而常見的扁平化icon使用原則分享,更是非常實用且重要,如何在期望增加理解性的同時,不因不當使用圖示反而阻礙閱讀,適當地使用輔助的圖示以及色彩是門學問更是專業,才能達到易懂、秒懂的目標。

        一整天的課程以人、事、時、地、物為主軸貫穿,除了大堂課外,在許多課程段落都留下時間,讓我們能條列出目前學習到的階段,與自己想完成的主題做連結,逐步拆解與重組,聽講與實作的交互搭配讓印象更加深刻,實際練習操作更能找出問題及困難之處,並及時發問,解決問題。

        此外,從課前到課後的細節中都能看出主辦單位的用心,例如課前作業的通知信、上課現場的安排及場地設置、課後分享及總結。而課程中的小組分組與競賽增進組內的交流,了解不同領域的專家發展的方向以及共同的目標,互相分享彼此的專業。

        俗諺說「知識像燭光,能照亮一個人,也能照亮無數的人。」

        我想,一份「簡潔、易懂、有用」的懶人包,透過網路無遠弗屆的傳播,總能幫助到需要這份知識的人,我們無法精確預期有多少人會看到這份懶人包,但只要秉持著希望分享知識的初衷努力,就是在自己的領域發光發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