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精選好文】假期該如何陪孩子出遊?心理師建議:這樣規劃更能增進親子關係
暑假往往是許多爸媽準備全家一起出遊的時間,不管是出國或是在國內旅遊,往往我們都希望能夠擁有和家人共好的回憶,而許多爸媽在旅遊準備中,為了方便起見,許多時候都是自己安排內容,而孩子只需要參與就好,雖然省事但也少了讓孩子共同的機會,甚是可惜。
身為父母,我們都認同豐富我們生命的往往不是書本中的知識,而是陪伴孩子成長的每一段經驗與省思,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如此,陪伴不僅是增進親子之間的關係,親子共同參與的活動更是凝聚了家庭的氛圍與向心力,既然如此,不如趁著寒假或長假的機會,讓孩子也能夠一起享受全家參與的樂趣與學習。
心理學家很早就發現,雖然兒童的思考功能必須隨著年齡(大腦)才會逐漸成熟,在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能力,但是經驗本身也會增進大腦的發展,大腦從學習與親自嚐試當中累積更多的經驗,這些經驗對於孩子未來思考與判斷、計畫事情的能力來說相當寶貴。
所以我們可以怎麼開始呢?
首先,跟孩子共同討論是很重要的第一步,透過家庭會議的方式,帶著孩子慢慢培養全家一起參與決策的家庭文化,同時也可以建立孩子的民主素養。
家庭會議是一個非常好操作又簡單的概念,仿製一般單位的開會模式,由家長與孩子扮演主席、記錄等角色,然後針對家庭的議題進行提案與討論,而其中最重要的關鍵在於民主精神。
所謂民主精神就是大家都有同樣的發言權力,每個人的意見都有同等的價值,讓每個人的意見都有機會公平的機會被聽見,而不會因年紀的差距而有差別的對待。家庭會議的平等與公正原則,其實也是我們在親職溝通中最核心的元素。
許多時候,我們急切想把經驗與觀念教導給孩子,過程中往往容易跳回大人的語言與思考模式,忽略孩子的觀點、理解的能力與個人的困境,他可能正在眼前這堆陌生的文字中打轉,試著從堆疊的迷惘中理出一絲頭緒來。有些孩子可能因此而忍不住分心,結果反而讓大人更加生氣,失去原本溝通的意義。
因此透過家庭會議中的溝通練習,不僅讓孩子能夠學習參與、負擔家庭的責任與角色,也讓我們大人自己能夠有機會練習和孩子對話,而不失對彼此的尊重。
現在跟孩子談話時,我會視孩子的年紀與能力,儘量用具體而生動的語言來表達,利用孩子自己的經驗作為例子,這樣不但可以幫助他們瞭解,也可以增進記憶,將重點深植在孩子的心中,同時也能夠讓我比較能夠因為這層的理解,而少去了無謂的情緒對立。
有時候我會邀請孩子把我們當天討論過的事情,用他自己的話摘要一次,一來是確定孩子對談話的重點有所瞭解;二來有助於孩子記住內容,將注意力放在我們討論的題目上。
而透過這些溝通上的省思,都讓我們親子之間,彼此建立溝通的管道與品質,也讓我們能試著看到對方的立場,在每一次的互動當中,都能一起建立好品質的關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