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價

《你是拖延者嗎?》陳思帆 臨床心理師 著

NT$119 NT$89
在過去的印象中,拖延二字我們來說幾乎認定就是一種負面的行為表現,而對於拖延者,也必然賦予負面的印象,包括:生性懶散、缺乏時間觀念,或責任感薄弱等。
但過去我們所了解的拖延,經常是對於客觀行為的一種主觀的解釋,卻鮮少注意到關於拖延所代表的意義,或者拖延背後的故事。其實拖延只是一種「行為表現」,在這個行為表現背的意義非常多元,有些來自於大腦的運作出現狀況,倒致個體無法在原定的計畫之上完成任務。
而有些拖延則是個體生命故事的展現,透過在治療室當中,與治療師的關係及互動去展現出來,而這層對於拖延的心理意義,卻是相當有趣且值得去探討的一環。
在解決拖延問題之前,我們得先學習去了解及覺察自己是屬於哪一個種類的拖延,才能夠真正的對症下藥。

為確保您的權益,購買前請詳閱以下說明:
1. 本商品經購買後,無法退費(適用行政院消保處公告「網購無法退費」類別)
2. 精選好文必須於購買後14天內下載
3. 原價119元,協助改善拖延症,激勵價89元
感謝您的熱情支持!

尚有庫存



Share

【好文試讀】

每一個不在時間點上的行動,都有它的故事

    是啊!每個拖延,都有它的故事,甚至是有它的功能,訴說著每顆大腦不同的形塑過程,還有拖延如何在他們的生命中誕生,並且讓他們的大腦在處理問題或因應自己的情緒時,用一種最能夠存活在這世界上的方式,求得生存。

    拖延,反映了當事人的心理狀態,認知判斷與行為表現。而情緒是沒有形狀的,因此需要借助外顯的行為來宣告自己的存在,而一般的時候這種行為背後的故事卻很難被發現,很難被理解。

 

拖延的好與壞,取決於你後來做了什麼?

    拖延,指的是在應該有特定目的行動的時間點,並未去做這個目的導向的行爲,而選擇延後這個行為發生的時機。「拖延」這兩個字的背後,其實仍然有許多可探究的事實,但乏人問津的狀況之下,卻時常僅承接了許多負面的想像,被認為是一個相當不好的習慣,會跟一些負面的特質,例如:懶散、不積極、沒規劃等特質湊在一起。

    然而,對這個人來說,為什麼要拖延?而拖延的意義是什麼?拖延對當事人自己的影響是什麼?對其他人來說又代表了什麼?似乎鮮少人願意多花一些時間去思考、去探究,只是看見在行為表面上,給人所帶來的負面感受……